在前后大梁梯形箱形梁的內側,焊接了兩根T,型承軌梁,小車軌道就敷設在上面。小車軌道采用德國進口的A65矮軌,軌道底面與承軌梁之間敷設橡膠墊。A65鋼軌下部的承截面積大,鋼軌的高度只有75,因此軌道的傳力均勻,側向剛性特別好。在前后大梁鉸接處,軌道采用了雙鉸點結構,即上部設有一只前大梁俯仰時用的鉸點,在大梁的底部還設置了一只工作鉸。
當前大梁放平,小車運行時,上鉸處于浮動狀態,前大梁的自重、吊重產生的垂直力和水平力以及小車在‘偏軌梁上運行時產生的扭距均由此工作鉸承受。該鉸的結構比較特殊,后大梁的鉸座呈四分之一圓弧,前大梁鉸座通過與其固定的軸擱置在后大梁鉸座上。當小車由后大梁向前大梁方向運動時,后大梁鉸座下撓,前大梁由于擱置在后大梁鉸座上,前大梁跟隨著后大梁同步下撓;當小車由前大梁向后大梁運動時,前大梁鉸軸下撓,由于鉸軸始終擱置在鉸座上,帶動后大梁一起下撓。由于此鉸軸孔是在小車軌道鋪設完成后再加工的,保證了不會因為小車輪壓載荷使軌道接頭產生的高低差,同時因為軌道表面離工作鉸中心距離較小,即使前大梁相對此鉸有一定的轉角變位,也只會使軌道接頭產生很微量的高度差,因此雙鉸點結構確保了軌道接頭的平直度。另外,軌道的階梯形接頭使輪壓由一根軌道傳遞到另一根軌道時過渡比較平穩,確保了小車在高速、重載時平穩通過大梁鉸點。當然,為了保證小車在全部行程(為103米)范圍內的平穩運行,小車軌道鋪設時,軌道的水平度、直線度,以及左右側軌道的高度差等控制仍然是相當重要的。此外大梁上的軌距公差與小車軌距公差的匹配也需要予以考慮。
在整機的鋼結構制作、機加工結構的港口機械裝、機構排裝以及整機的總裝運輸中,都分別采用了一些新技術。這里重點介紹一下小車的制作。小車總成在整臺起重機中是舉足輕重的。小車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它承受集裝箱的重載,又要高速地運送集裝箱至指定位置。本機小車為牽引式小車(起升機構和小車運行機構布置在機器房內),小車驅動機構布置在小車上,每只電機通過減速箱、傳動軸各驅動左右側軌道上的一只走輪,4只走輪全為驅動輪,總行程為95m,速度為180m/min。制作的要求更高,其金屬結構為板梁式結構,制作后應進行振動消應處理,所有的焊接都必須在機加工以前完成。減速箱、電動機、制動器的底座平面(共二組)和小車車輪的軸承孔都是一次加工而成的。排裝時,大梁上小車軌道的軌距為600,而小車車輪的軌距則控制在6008士3。因為4只走輪全為驅動輪,為了保證4只走輪一致運行,走輪的外徑偏差控制在0。04內,在全行程范圍內,其理論行程偏差小于6,從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這些加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花大力氣改造小車架的加工專用機具是值得的,小車運行的平穩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