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職位不論高低,都有本身內斂的知識環境。
企業文化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在這里我們無需討論優秀企業文化的價值,而是要探討通過知識管理如何更好的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讓其成為企業自身不斷完善的工具。
所謂知識管理,我理解為通過一定的方法讓員工對其獲得和掌握的資料按照企業特有的方式進行加工和處理并獲得收益的過程。
舉例來說:臺灣有個很著名的案例,超市里每日負責為顧客開門的門童發現進進出出的年輕顧客中,貌似為人父母者在購買紙尿褲及其他兒童用品的同時,往往會順便帶上一些日常換洗的居家衣服,母親通常會帶上些簡單的頭飾而父親則會帶上些香煙和啤酒,盡管數量不多但久而久之后的總收益還是很可觀的,于是這個門童就將這個發現告訴了超市的經理,經理非常認真地聽取了這個建議重新安排了超市中產品的擺放,一段時間后驚喜的發現超市的利潤增加了很多,所有物品的種類和質量并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僅僅是位置。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由此可見,知識并不是單純通過學歷教育可以掌握的。案例中的門童沒有受過正規大學教育卻可以發現這一細節并幫助超市獲利,也可以稱之為知識。知識是存在于工作、生活學習的每一個環節,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任何人頭腦中存在的東西都可以被作為知識來看待。那么,我們如何來獲取、分析別人頭腦中的知識呢?
這是第一個問題:知識的存在是無形的、不可強迫的,是存在于每個地方的。
再次舉例來說:云南納西族,至今仍然在推行原始"走婚"的方式傳宗接代,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圍繞祖屋而居、擁堂火而坐、使用象形文字,男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休閑中渡過,這樣悠然自得的生活可能多多少少會引起都市中男人的羨慕。排除政府的保護主義、建立旅游區的因素之外,那里居住的人們沒有覺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盡管他們也會發現外人充滿驚異、不解、激動的眼神。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