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習近平給東北大學全體師生回信
9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東北大學全體師生回信,在東北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向全校師生員工、廣闊校友致以熱烈的恭喜和誠摯的問候。他期望東北大學全面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宏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堅持立德樹人,繼續變革立異,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做強優勢學科,不斷推出高水平科研效果,為推動東北全面復興、推動我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
鋼鐵職業厚實開展學習遵循習近平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維主題教育
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4月20日,我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學習遵循習近平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維主題教育發動部署會在京舉辦。從4月初開始,我國寶武、鞍鋼集團、首鋼集團、河鋼集團、湖南鋼鐵集團等鋼企紛紛舉辦主題教育發動大會,積極發動部署開展主題教育,賦能企業向更高質量開展。4月—9月份,開展第一批主題教育的鋼企或單位深化學習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主題教育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力,牢牢掌握“學思維、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高站位策劃、高規范起步、高效率推動、高質量執行,一體推動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開展、檢視整改等要點措施,著力在凝心鑄魂筑牢底子、錘煉品質強化忠誠、實干擔任促進開展、踐行主旨為民造福、廉潔奉公樹立新風等方面下功夫,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獲得了顯著成效。9月份以來,全職業在總結第一批主題教育經驗和效果的基礎上,正在厚實有效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
【三】
優異鋼企低碳冶金技能連獲打破,我國鋼鐵競逐“新賽道”蹄疾步穩
2023年,在加速推動綠色低碳開展方面,特別是在低碳冶金技能途徑探索上,我國領航鋼企不斷獲得新打破,引領世界鋼鐵冶金工藝革新。
氫冶金工藝探索再上新臺階。5月份,河鋼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演示工程完成安全順利連續出產綠色DRI(直接還原鐵)產品,標志著其一期工程獲得圓滿成功,鋼協致信恭喜。12月23日,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項目在寶鋼股份湛江鋼鐵成功焚燒投產。
長流程低碳冶金工藝開發獲得重大發展。9月末,全球首個工業等級2500立方米HyCROF(富氫碳循環氧氣高爐)焚燒投產,標志著我國寶武八鋼低碳冶金2500立方米HyCROF商業化項目正式投運,到現在該項目演示線已全線打通。
10月15日,鋼協和我國寶武舉辦的第十二屆我國國際鋼鐵大會暨2023年全球低碳冶金立異論壇,就開展低碳冶金技能展開深化探討,同時展示了低碳冶金技能立異基金項目效果,發布了2023年低碳冶金立異基金項目指南。在11月份舉辦的現場會上,晉南鋼鐵創始的“鋼—焦—化—氫”耦合降碳新模式廣受推重,被認為是一條傳統產業現代化轉型開展的新路。
與此同時,低碳立異產品不斷涌現。3月27日,國內首個量產供貨的低碳排放轎車板在寶鋼股份寶山基地1550電鍍鋅機組正式下線。6月20日,河鋼唐鋼初次以DRI產品為原料成功出產轎車用低合金高強鋼;8月份,河鋼邯鋼第一批500余噸減碳30%的低碳環保轎車用鋼下線;12月份,河鋼張宣科技綠色轎車板項目建造啟動,將全面建成氫基豎爐+綠色電弧爐+1900毫米綠色單流轎車板坯低碳工序鏈。
10月16日,世界鋼鐵協會發布第14屆“Steelie獎”獲獎名單。河鋼集團“首例根據焦爐煤氣零重整工藝的直接還原鐵—電弧爐流程”獲低碳出產杰出成就獎,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我國首個轎車零部件用特殊鋼產品品種規則(PCR)立異實踐”獲生命周期點評杰出成就獎。
鋼鐵企業低碳行動繼續加速。7月6日,首鋼股份發布《首鋼股份低碳行動規劃》;9月1日,《河鋼集團低碳排放產品開展規劃(2023—2026)》正式實施;10月12日,《酒鋼集團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對外發布。7月29日傳出音訊稱,鋼協在我國寶武LCA(全生命周期點評)團隊支持下,啟動了我國低碳排放鋼規范研發,力求在下一年6月份前構成規范主張稿。
別的,河鋼、榮程、晉南鋼鐵等鋼企開展應用氫能重卡也備受關注。
【四】
我國寶武戰略出資山鋼集團,全球第一大特鋼航母啟航,鋼鐵職業市場化吞并重組穩步推動
2023年,鋼鐵職業市場化、專業化吞并重組繼續推動。3月30日,鞍鋼集團與遼寧省朝陽市政府股權轉讓協議簽署典禮在鞍鋼舉辦,朝陽市政府將其持有的凌鋼集團49%股權轉讓至鞍鋼集團。4月2日,中信股份宣告,受南鋼集團的邀請,旗下間接全資子公司新冶鋼戰略增資南鋼集團;12月15日,新南鋼集團揭牌建立,正式成為中信集團系統一員,上市公司南鋼股份的實踐操控人變更為中信集團,兩邊強強聯合后將構成全球第一大(3000萬噸級)專業化特鋼航母。11月6日,建龍集團對西寧特鋼系列公司的重整出資依法正式獲批,為建龍并購第一家鋼鐵上市公司。12月2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與我國寶武在山東濟南簽署協作結構協議及相關出資協議,我國寶武戰略出資山鋼集團,將持有山鋼集團49%的股權,寶鋼股份將持有山鋼日照公司48.6139%的股權。
【五】
超低排放改造提速,我國鋼鐵開展優勢產生質的改動
到12月16日,全國共有110家鋼鐵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其中,84家鋼鐵企業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公示,觸及粗鋼產能約4.14億噸;26家鋼鐵企業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公示,觸及粗鋼產能約0.93億噸。公示的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0%以上。
2023年,超低排放改造顯著提速,我國鋼鐵全體環境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廣受國內外贊譽。3月5日,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連發5組衛星對比圖,亮“我國過去10年變化”,鞍鋼集團礦山生態維護效果入選衛星對比圖。10月14日,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在接受《我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表明,“我國鋼鐵工業開展優勢已經產生質的改動”“我國鋼鐵工業已經‘潔凈’到了沒有任何其他一個國家能夠做到的程度”。
【六】
興澄特鋼成為全球特鋼職業首家“燈塔工廠”,我國鋼鐵智能制作水平繼續領先
12月14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中信泰富特鋼旗下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成為唯一入選的鋼鐵職業“燈塔工廠”,也成為全球特鋼職業首家“燈塔工廠”。
2023年,我國鋼鐵職業繼續深耕智能制作,頭部企業引領作用顯著,全體智能制作水平繼續領先。在12月6日發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作演示工廠揭榜單位和優異場景名單中,12家鋼企上榜2023年度智能制作演示工廠,25家鋼企的34個場景上榜2023年度智能制作優異場景。
【七】
《鋼鐵職業穩增加工作方案》發布
2023年以來,鋼鐵職業整體上呈現“供應彈性大,需求恢復慢”的開展形勢,進入深度調整期。在此背景下,8月25日,工信部、國家開展變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海關總署七部分正式對外發布《鋼鐵職業穩增加工作方案》,提出了2023年—2024年鋼鐵職業穩增加的主要目標和具體舉措。該方案對推動國家穩經濟政策措施在鋼鐵職業落地收效、促進鋼鐵職業平穩運行、提高鋼企開展質效含義重大。
【八】
“一帶一路”建議迎來十周年,我國鋼鐵走出去又結碩果
本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建議提出十周年,我國鋼鐵企業及中冶集團等冶建企業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際鋼鐵產能協作又結碩果。
5月1日,寶鋼股份與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公共出資基金正式簽約,共同在沙特阿拉伯建造全球首家綠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廠,打造年設計產能250萬噸直接還原鐵、150萬噸厚板的全流程鋼鐵制作基地。5月12日,泰山鋼鐵集團等協作建造的青島印尼歸納產業園鎳鐵鍛煉項目RKEF(回轉窯—礦熱爐)4號出產線順利出鐵,該項目4條出產線全部進入了出產狀態。當地時間9月19日,印尼德信鋼鐵舉辦一期擴建主體工程竣工典禮,構成700萬噸產能規劃,成為我國在海外出資建造規劃最大的單體鋼鐵企業。11月8日,馬來西亞東鋼舉辦二期工程竣工典禮,標志著建龍東鋼具有270萬噸產能規劃,填補了馬來西亞在建筑、家電、轎車等范疇用板材的空白。
別的,我國冶金報社反映中資企業在海外勇擔社會職責的報道《在櫛風沐雨中頑強于風雨交加中擔任——我國華冶巴基斯坦杜達鉛鋅礦中巴員工攜手抗洪記》于11月份獲得第33屆我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三等獎。獲獎音訊及報道被我國駐卡拉奇總領館網站及微信大眾號全文轉載。
【九】
國內首個“雙超”礦山開工,“柱石方案”深化推動
2023年,“柱石方案”深化推動,獲得重要發展。
在國內礦方面,6月26日,我國五礦陳臺溝鐵礦項目開工典禮在遼寧鞍山舉辦,國內首個超大規劃挖掘(超1000萬噸規劃)、超深井(超1200米深井)的“雙超”礦山正式開工。10月9日,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傳出音訊稱,鞍鋼礦業齊大山鐵礦和大孤山鐵礦分別獲得擴界采礦許可證,進一步增強企業鐵礦資源供應保證能力。12月10日,國內地下鐵礦山建造初次應用的TBM(全斷面地道掘進機)“柱石號”在鞍鋼西鞍山鐵礦項目始發,標志鞍鋼礦業科技立異和產業立異深度整合獲得重大打破。通過近兩年的盡力,到11月底,國內要點鐵礦項目中已開工10多項,新增鐵精礦產能約5000萬噸。
在海外礦方面,10月7日,我國寶武旗下寶武資源與西芒杜贏聯盟在寶武大廈簽署西芒杜北部區塊項目礦山合資公司股東協議承認函,項目穩步快速推動。10月12日,滿載4.5萬噸利比里亞邦鐵礦產品的“長航濱海”輪順利靠泊江蘇鎮江港,是寶武資源加速海外資源開發建造以來的首船海外自產鐵礦產品。當地時間12月24日,滿載著4.6萬噸鐵礦石的“安昌”號散貨船從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的自由港碼頭啟航,標志著寶武資源在西非利比里亞的Bomi(博米)項目建成投產。
別的,7月25日,我國礦產資源集團發布首部戰略規劃,將著力建造世界一流礦產資源歸納服務企業。
【十】
我國鋼結構產值破億噸,鋼結構推行成效顯著
6月4日,2023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職業大會傳出音訊稱,根據我國鋼結構協會最新統計,2022年,我國鋼結構產值初次打破1億噸,比2021年增加4.5%。這一產值比世界上除印度外的其他國家粗鋼產值還要高,是我國繼1996年鋼產值破億噸之后獲得的又一項引人注目的成就。據統計,鋼結構產值由2013年的4000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10140萬噸,增加154%。2022年,在房地產開發出資整體下行、新開工住宅和辦公樓施工面積同比下滑的趨勢下,鋼結構產值仍完成了同比增加。2023年,鋼結構企業加速轉型腳步,有望完成穩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