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截至2022年末,累計裝機規劃排名的前5個省份別離是山東155萬千瓦,寧夏90萬千瓦,廣東71萬千瓦,湖南63萬千瓦,內蒙古59萬千瓦,2022年新增裝機規劃排名前5的省份,別離為寧夏、山東同為89萬千瓦,湖北53萬千瓦,湖南50萬千瓦,內蒙古33萬千瓦。
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新式儲能技能多元開展態勢顯著。截至2022年末,全國新式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4.5%,壓縮空氣儲能2.0%,液流電池儲能1.6%,鉛酸(炭)電池儲能1.7%,其他技能路線0.2%。
從2022年新增裝機技能占比來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能占比達94.2%,仍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新增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占比別離達到3.4%和2.3%,占比增速顯著加速。此外,飛輪、重力、鈉離子等多種儲能技能也已進入工程化演示階段。
全國新式儲能緣何快速增加?劉亞芳表明,與五方面要素有關。
一是“碳達峰碳中和”方針的提出,為儲能的快速開展發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加速建造高比例可再生動力的新式電力系統需要大力開展各類儲能,以補償電力系統的靈活性調節能力。
二是支撐技能產業開展的頂層規劃不斷完善,為新式儲能快速開展奠定了方針根底。跟著方針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多種演示引領帶動效果凸顯。
三是新式儲能特性與傳統儲能技能形成優勢互補,使新式電力系統的構建有更多的選擇。
四是技能突破和經濟性的進步,為新式儲能快速開展進一步發明了有利條件。
五是地方政府和各類市場主體開展建造新式儲能的積極性高漲,為新式儲能開展快速開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