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30日訊,中國國際電力電工展(2020EPChina)將于12月3日在上海拉開帷幕,據悉,本次展會將聚焦我國能源電力轉型持續深入下的新技術與新發展。
2019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數百萬年來最高水平,且升幅遠遠高于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氣候目標。9月,在2020年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我國碳減排的新目標,即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減排進程同步加速。
安信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果指出,我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政策意味著更陡峭的節能減排路徑,實現難度較大。相較于歐、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50~70年過渡期,我國碳中和目標隱含的過渡時長僅為30年。
這意味著,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預計在節能、電氣化加速、清潔能源替代以及碳匯集技術發展四個最主要的碳減排舉措方面,后期相關政策的力度相較之前均會有進一步的加強。
國家發改委11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將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此后,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11月26日在行業集會上指出:“黨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這在中央文件中是史無前例的,寫得很清楚,是‘實施’。對于水電行業來講,這是一次歷史性機遇。”
申萬宏源證券觀點稱,水電是可預見的將來最低成本的低碳能源,稀缺性日益凸顯。
中國能源報報道,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在6.76億千瓦以上,為世界之最;其中雅魯藏布江下游大拐彎地區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匯集了近7000萬千瓦的技術可開發資源,規模相當于3個多三峽電站(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開發程度卻僅在1%左右。未來,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國可投產水電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其中主要包括三峽集團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和雅礱江水電的中游電站。
國泰君安煤炭公用分析師翟堃稱,投資標的方面,建議關注全球水電龍頭長江電力、水火共濟、攻守兼備的國投電力,同時關注川投能源、華能水電。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