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日前發布《智能網聯時代車企如何打贏數字化之役》白皮書,預測未來3至5年,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將迎來一輪高速推進,至2030年,中國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將達到3000萬輛。
在德勤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周令坤看來,國內的自動駕駛汽車存在三方面關鍵驅動力:一是政策支持。政府在促進汽車行業的增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今年出臺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給出了明確目標——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
二是技術進步。人工智能、5G、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將推動車聯網發展。特別是5G商業化的落地將顯著提升車聯網大數據的處理與挖掘能力,并賦能產業,最終實現自動駕駛、智慧交通、人車生活等復雜的應用場景。
三是消費者轉變。德勤2020年的調查顯示,76%的中國受訪者贊同車聯網發展將為駕乘帶來更多便利,認同度遠高于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的消費者。
“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要素,包括智能交互、智能駕駛和智能服務。”德勤中國管理咨詢總監劉宇瑞表示,目前,車企切入智能網聯主要有三種路徑。第一種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做法,主攻智能駕駛技術的產品研發,主打科技感和性能硬指標。第二種是從網聯服務切入,賣點是提供互聯網生態服務,包括上汽榮威在內的中國自主品牌主要走這條路線。第三種路徑以蔚來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使用居多,是以用戶思維導向研發智能座艙。
自2018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增速開始放緩。周令坤認為,廣大車企應該緊抓智能網聯的戰略機遇,革新價值創造方式,由單純銷售產品向“產品+服務”的模式轉型,挖掘后市場利潤空間,積極探索新服務、新模式,并通過數據反哺產品正向研發與全價值鏈的協同創新,構建行業競爭壁壘。
對于歷史悠久的汽車企業來說,要實現轉型并非易事。中國汽車行業的參與者應當遵循行業發展的規律,審慎選擇適合企業狀況的戰略發展路徑,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的轉型。這不僅關乎數萬億美元的商業回報,更將決定企業未來的存亡。( 來源: 文匯報 唐瑋婕)
在德勤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周令坤看來,國內的自動駕駛汽車存在三方面關鍵驅動力:一是政策支持。政府在促進汽車行業的增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今年出臺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給出了明確目標——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
二是技術進步。人工智能、5G、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將推動車聯網發展。特別是5G商業化的落地將顯著提升車聯網大數據的處理與挖掘能力,并賦能產業,最終實現自動駕駛、智慧交通、人車生活等復雜的應用場景。
三是消費者轉變。德勤2020年的調查顯示,76%的中國受訪者贊同車聯網發展將為駕乘帶來更多便利,認同度遠高于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的消費者。
“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要素,包括智能交互、智能駕駛和智能服務。”德勤中國管理咨詢總監劉宇瑞表示,目前,車企切入智能網聯主要有三種路徑。第一種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做法,主攻智能駕駛技術的產品研發,主打科技感和性能硬指標。第二種是從網聯服務切入,賣點是提供互聯網生態服務,包括上汽榮威在內的中國自主品牌主要走這條路線。第三種路徑以蔚來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使用居多,是以用戶思維導向研發智能座艙。
自2018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增速開始放緩。周令坤認為,廣大車企應該緊抓智能網聯的戰略機遇,革新價值創造方式,由單純銷售產品向“產品+服務”的模式轉型,挖掘后市場利潤空間,積極探索新服務、新模式,并通過數據反哺產品正向研發與全價值鏈的協同創新,構建行業競爭壁壘。
對于歷史悠久的汽車企業來說,要實現轉型并非易事。中國汽車行業的參與者應當遵循行業發展的規律,審慎選擇適合企業狀況的戰略發展路徑,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的轉型。這不僅關乎數萬億美元的商業回報,更將決定企業未來的存亡。( 來源: 文匯報 唐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