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將實施9大工程,促進少數民族事業發展。楚天都市報記者今日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湖北省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于近日發布。
湖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56個民族俱全,少數民族常住人口247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5%。另有30多萬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現有1個自治州、2個自治縣、12個民族鄉、37個民族村(街)。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區域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6,民族自治地方總人口440萬,占全省總人口的7.34%。
“十二五”期間,湖北少數民族地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1849元和8070元,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4.4萬人。由于歷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當前,湖北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特殊困難,民族地區10個縣(市)有9個是國家級貧困縣(市),仍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重點和難點。
湖北提出目標,“十三五”期間,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與全省差距明顯縮小。
為此,湖北將實施九大工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程、民族企業“千百工程”、民族地區農戶安居工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工程、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發展工程、民族教育提振工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工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程、少數民族干部人才培養工程。
其中,基礎設施方面,將開工建設鄭萬鐵路項目,開展安恩衡鐵路項目規劃研究工作。開工建設宜昌-五峰-鶴峰-宣恩-來鳳-咸豐-利川高速公路。加快實施酉水、清江、唐崖河及支流中小河流治理,提高安全行洪等級。
湖北將推進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重點保護與修繕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少數民族特色小鎮,命名掛牌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鎮,推動民族文化創新與傳承,挖掘搶救拍攝記錄民族文化遺產,建立湖北省民族文化遺產信息資源數據庫,并推動民族文化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