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消息 據報道,昨天,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在北京透露,中國將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國際運輸大通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跨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大基建會借“一帶一路”東風再次發力嗎?長城證券分析師張勇做出了分析解讀。
經濟之聲:截止目前,共有超過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30 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20多個國家已經有產能合作。有分析預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筑業總產值可達5.91 萬億美元,是國內的1.72倍。這其中會有多少中國企業可以拿到訂單,是否可以估算?
張勇:在建筑業領域,中國企業的潛在市場是6500多億,占中國市場總額的20.45%。“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夢的一個總體性構思,是走出去、化解產能過剩、增強與全世界各國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典范。從這點看,其估算產值具有參考意義。但真正落實到具體合同和訂單上,可能還要一事一議,具體分析。眾所周知,協議訂單和最終真實支付的訂單之間的差距會比較大,“一帶一路”只是一個總體性的框架,訂單量要根據執行情況具體匡算。目前來看,訂單的簽訂確實在有序進行。
經濟之聲:也有觀點認為,相較于民營企業,央企是更容易拿到海外訂單的,是這樣嗎?
張勇:目前來看,中字頭的訂單量比較大,中國建筑、中國建材、中國電建、中國交建、中國化學等,中字頭企業無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資本優勢、技術優勢、海外優勢,以及招投標優勢。其綜合優勢顯著強于民營企業,在通訊、高科技及互聯網電商領域,民營企業可能會更強一些。但在工程機械領域,央企可能更強一些。在技術設施領域,中國的央企應該是實力更加雄厚,拿到的訂單也會更多。
經濟之聲:從國內的情況來看,財政推動基建已經是略顯乏力,數據顯示,10月財政支出增速大幅回落,當月全國財政支出較去年同期下降12.5%,而近日財政部PPP 中心網站發布的《第三批示范項目分析報告》中顯示,PPP基建項目已成穩增長主力,未來國內PPP基建項目還有多大空間,如何預判?
張勇:PPP的空間應該是比較大的。中國經濟由高增長逐步下滑至中高速增長,且前幾年貨幣政策放松比較多,大量的流動性資金囤積在金融市場之中,并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領域。所以,財政政策尤其是PPP開始發力,成為主導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從發改委近期公布的PPP示范項目看,其增長空間較大,目前已成為拉動市場和經濟的主要動力。我覺得,投資者可以對PPP持樂觀態度,除了前期的環保、建筑、工程機械外,像電力、水力、太陽能、風能等公用事業類的基礎設施領域,其實都是推進PPP的重要領域。未來經濟能否起穩回升,主要就是看PPP的具體發力情況。
經濟之聲:11月18日,安邦保險突然宣布首度舉牌中國建筑,這件事情讓資本市場側目,有分析認為當前建筑板塊估值極低,橫向對比具有顯著優勢。當期,建筑板塊市盈率只有16.8倍,僅高于銀行板塊,而大基建藍籌前三季度訂單增速普遍大幅超2015年水平,盈利能力處于歷史最佳水平,這是否意味著大基建藍籌后市還有可能獲得保險資金的青睞?
張勇:中國建筑的舉牌邏輯和其他股票的不一樣,其他舉牌概念股主要集中在股權分散、現金流比較好、低估值的品種,包括像銀行中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像地產中的萬科,有比較明顯的股權分散,容易引發股權之爭。但中國建筑就不一樣了,大股東中建總公司具有絕對的控股優勢,占股比例超過一半。這樣看來,安邦舉牌中國建筑更多的是有財務投資的需求。從交易所恢復秩序來看,安邦也沒有謀求入主中國建筑經營管理的可能性,更多的可能是看好中國建筑未來的經營業績,進行財務投資行為。從舉牌央企層面看,安邦舉牌中國建筑確實是獨樹一幟。通過這一事件,投資者可能會意識到央企也可以被舉牌,因為類似案例是比較少的,其選股思路確實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