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下稱“中船重工”)再次與國內核電巨頭簽署合作,意在浩瀚無邊、資源無數的大海上開發海洋核動力平臺。
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1月25日,中船重工與國內三大核電巨頭之一的中廣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擬就共同推進海上核動力平臺項目建設開展合作”。
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稱,雙方具有很強的合作互補性,希望雙方以加快推進海上小型堆核電站示范項目為重點,進一步拓寬在核電建設等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海洋核動力平臺屬國內首創,平臺技術可填補中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中船重工是國內最大的船舶集團和海軍裝備研制主體,集中了中國艦船研究、設計的主要力量,具備豐富的船舶與海洋工程總體設計技術及經驗。
中船重工在年初稱,它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范工程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
另外,國家發改委還“請中船重工集團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在原有船舶核動力技術基礎上,結合當前工業化水平和民用核電技術要求……盡早實現我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突破”。
而在中廣核方面, 2015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復函同意中廣核申報的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臺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
ACPR50S是中廣核自主研發的海上小型堆技術,單堆熱功率為200MW,可為海上油氣田開采、海島開發等領域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提供電力。目前中廣核正在開展ACPR50S小型堆示范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預計2017年啟動示范項目建設,2020年建成發電。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就掛牌成立了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中心,從而成為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機構。該研發中心由位于湖北的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發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等單位共同組建。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是另一家核電巨頭中核集團旗下單位。中核集團曾在2014年稱, 隨著海洋戰略的實施,極地考察工作越來越重要,而破冰船作為極地考察不可缺少的工具,急需發展。 中核集團將全力以赴推動破冰船研發項目。
中核集團力推的海上小型堆形技術名叫ACP100S。2015年5月的第三屆能源論壇上,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多用途模塊化小堆總設計師宋丹戎稱,用于海上石油開采方案的浮動式核電站ACP100S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其設計、試驗、關鍵設備研制等環節均已貫通,可很快具備工程應用條件。2019年,電站建造調試完成,并投入運行。
官方資料顯示,1月21日,中船重工與三大核能巨頭之一的國家電投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雙方就海洋核動力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
目前,尚不得知國家電投未來會推出哪種海上小型堆形技術。但知情者告訴本報記者,國家電投在這方面也具有其優勢。
有兩位核電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由于上述三大核電巨頭技術并不相同,這給了中船重工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這三家核電巨頭之間因此展開激烈的競爭。其中一位核電人士對此評價:“這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