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鋼材的價格已經跌到不敢想象的地步。”在剛剛結束的2016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朱繼民用這句話,揭示了國內鋼廠在寒冬中所處的窘境。
鋼鐵市場的不景氣已經不是一兩年了,但與以往不同的是,2015年,上游原材料的價格跌幅大于鋼材的價格,可鋼廠的虧損還是在進一步加大。因此,多位行業內人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的任務,鋼鐵業將是重要的發力對象。
而與之相對的是,最近兩年逐漸興起的部分鋼鐵電商平臺,卻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這與鋼廠和鋼貿商迫切的“自救”需求也不無關系。
鋼企主營虧損嚴重
根據朱繼民提供的數據,2015年1~10月,全國粗鋼產量為67510.4萬噸,同比下降2.23%。盡管產量下來了,但鋼材市場的供需矛盾卻越來越尖銳。
2015年1~10月,全國粗鋼(折合量)累計表觀消費量59052.58萬噸,同比下降5.73%;鋼材表觀消費量85285.18萬噸,同比下降1.22%。同時,鋼材出口環境也在惡化,出口價格也在不斷下降。
虧本銷售自然只能獲得虧損經營。朱繼民透露,目前國內重點鋼企的主營業務虧損嚴重,虧損企業的鋼鐵產量占比為46.7%,“11月的虧損額還是處在增長的階段,整體來看,盈利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虧損企業的虧損程度加劇惡化”。
“然而,虧損的企業想退又退不出,因為企業持續虧損,主要的原因是銀行對虧損企業收縮貸款,而受地方政府的干預,企業想停也停不下來,想退也退不出去。”朱繼民指出。
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去產能”排在“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他四大任務之前的重要原因。會議要求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的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同時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并重組,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如何化解產能過剩
對于目前的鋼鐵行業來說,即將到來的2016年依然無法樂觀。
據初步統計,近三年有約7800萬噸高爐產能關停,2016年將有更多企業加入關停行列;不過,2016年仍有2790萬噸的高爐生鐵新增能力,共12座24460立方米;未來仍有8000萬噸左右的軋材新增計劃。
對此,中鋼協相關人士透露,相關方面正在考慮設立化解產能專項基金,同時加快健全公平市場競爭環境,加大對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的支持力度,促進鋼鐵消費結構的調整,完善鋼材進出口政策,并且推動國際產能的合作。
“當前是鋼鐵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機,我相信從中央一系列的精神來看,2016年化解過剩產能是重點。”朱繼民表示。
鋼鐵電商爆發
不過,與行業持續四年的產能過剩和不景氣形成對比的是,近兩年逐漸興起的部分鋼鐵電商平臺,卻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
據記者了解,目前的鋼鐵電商企業主要包括第三方平臺,以及鋼廠辦的電商平臺等。
交易量的暴增,與鋼鐵行業寒冬之下,仍在存活著的鋼廠和貿易商自身的渠道轉型不無關系。而在目前鋼鐵電商的商業模型中,其中重要一環的中間交易環節基本是免費的,這也造成大多數鋼鐵電商平臺都處于投入大于產出階段,不過,一旦平臺上有了巨大的交易量,未來就能夠提供交易、支付、運輸、倉儲、融資監管等各個環節的服務,在這一系列的服務中將會產生未來的贏利點。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鋼鐵電商都能熬到盈利的那一天。誰擁有持續的融資能力和資金實力,誰才可能在競爭中取勝。而據記者了解,2015年以來,陸續出現的百余家鋼鐵電商平臺,很多已經沒有生息。據記者了解,目前鋼銀電商已經通過物流、金融等方式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