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絡游戲業內,“史玉柱、征途”越來越像形容詞。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形容為很“征途”,越來越多的人說起話來很“史玉柱”。
一般而言,名詞要成為形容詞,必然是“特性”非常強烈。
征途的特征是什么?很多,從06年開始,對手、研究機構、學者等對《征途》的各類研究報告集結成一本數十萬字的《百家爭鳴看征途》肯定是綽綽有余。不過,有兩點大家恐怕都要承認的特點:一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價值觀,二是“崇尚仇恨”的設計,這兩個價值觀構成了征途的“系統”個性。
由此,說某產品很征途,也許就意味著,該產品很“系統”,也許就是說他們很“拜金”,很“PK”等等。
《征途》剛上市,大家懷疑之,擔心之,唾棄之。當然也有不少佩服的,偷偷摸摸學的。但是,隨著《征途》金光閃爍,大家越來越以學習《征途》為榮,目前已經到了反以為榮的地步,生怕別人不知道。
于是我們看到,畫面像、任務像、技能像,操作像......但現在這都不夠了。
最新的情況是,連名字都要像,什么《征程》啊、《征戰》啊,反正是,能給他“征”的都給他“征”上,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出《征徒》、《征圖》、《征屠》,《征之途》,要不然2合一?《大話征途》、《征途傳奇》、《征途世界》.....
光像還不行,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你發工資,我也發。你發游戲幣,我發人民幣。你發100,我發1000。反正游戲的利潤率高到70-80%。讓10、20個點來吧,不夠再來20個點,反正不是上市公司,為生存不擇手段也在情理之中。
改革開放初期,以小型的鄉鎮企業為特征的“蘇南模式”迅速崛起,但是很快就被更小規模的,以家庭手工作坊為特點的“溫州模式”擊敗。今年游戲行業難道也要來個“征途”模式被“小征途”模式擊敗?一個“小史玉柱”不可能擊敗史玉柱,但是10個或者8個呢,一家分走5萬、8萬的。
其實,不僅僅是史玉柱的《征途》,今年連完美的3D游戲都不能幸免,一大堆“小完美世界”會一擁而上,也許所有巨頭公司也許都要經歷這場“猛虎斗群狼”的局面。
這種局面對全行業來說有什么影響:游戲行業整體的利潤會下降么?中國游戲市場份額會更加碎片化么?對行業的口碑會產生不利影響么?對中國游戲產業的創造力會產生怎么樣的影響?
佛家說,人人都是佛。看來,游戲圈人人都是史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