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我取”,用孫子兵法的這句名言來說明復旦團隊進入足浴市場的策略正合適。徐波說:“很多像我們這樣的人都進入了IT業、證券業、銀行業,因此我們更容易在傳統的、不為人注意的足浴連鎖業取得成功。”
大材并沒有小用,千子蓮很快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在西北、華東和華北地區占有了明顯的市場優勢。在上海,“到千子蓮洗腳去”,慢慢成了一些商務、媒體界人士的口頭禪。
在這個過程中,徐波也從原來的五大股東之一變為第一大股東。
足浴的“國標”
洗腳之俗古今中外自古就有。但在中國,給人洗腳,就像王家衛經典電影臺詞一樣,“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徐波要做的就是令這件在中國人看來有點曖昧和尷尬的事情變成時尚。這注定千子蓮與路邊那些燈光昏暗的洗腳店在一開始就要有明顯的區隔。
“首先是環境,”徐波說,“我們所有的門店都是統一的裝潢。”其次是程式化的待客之道,比如客人一進門,說什么話,如何將客人引進客房,多少時間內端上熱水,洗腳在多長時間內完成,一共多少道程序,都有細致的規定。
1999年11月,國家頒布了“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千子蓮自成立之初一直執行“國標”,按摩師分為初、中、高級,都經過國家正規考核。為提高技術實力,千子蓮在山西太原、河南南陽等城市均成立職業培訓學校,還在山西太原等城市投資組建了“足部按摩師職業鑒定所”。
為了將連鎖店標準化工作做好,徐波、王潔等人經常在門店巡視。曾經在外資公司任職的王潔說,“干這個事情,可比上班累多了”,王潔躺在沙發上,姿勢很舒服,但他說自己比以前更操心了。
在服務業當老板,不是單單動嘴皮就可以的。比如要改進一個程序,或者引進一種新湯料,這些在個體店里非常簡單的動作,在千子蓮必須開會反復討論,確定下來,然后在所有門店同步推行。
徐波目前很大的精力依然用于這些完善內部流程和提高服務質量上。比如不久前,他斥資200萬元買下了清朝最后一任太醫院御醫失傳多年的《任錫庚御醫手稿》,內有光緒的洗腳藥方。另外,他還和一家公司洽談,定制一種可治療各關節炎的按摩膏藥,現在已經在部分門店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