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禍得福
記者:你今年獲得了4個大獎,2008年全球十大網商、2008年十大優秀博客、2008年社區杰出貢獻獎和2008年誠信通10大網商。阿里巴巴給你做了三次直播,大連人民廣播電臺也多次給你做直播。其實,依照大石久恒一年1000多萬元的銷售業績來說,你不算是大網商,是什么促成了你的品牌?
李棠華:雖然我年銷售額只有1000多萬,但我整個公司只有10個人,人均產值比較高,這都是博客的作用。我沒有做任何付費的推廣手段,甚至連谷歌和百度的關鍵詞都不做,但是我堅持寫博客,用1年多時間在博客里真心與大家分享做生意的經驗,博客的瀏覽量、點擊量和轉載率使得我的企業在同類產品中網絡排名第一。
我的同行在阿里不會買“褲鉤”的關鍵字,因為他們知道我一定會競價,而我買關鍵詞的目的也不光是為了排名,而是為了讓客戶知道我有這個實力。
記者:金融危機給予了中小企業雙面沖擊,一方面企業的上游供應商倒閉,影響了企業的貨源,另一方面是采購商倒閉,市場縮水造成訂單減少。你是老網商,網絡渠道的廣泛性是否幫助你減弱了危機?
李棠華:2008年我們的營業額較2007年相比,也有10%左右的下滑,主要原因是供貨商出了問題。我們以前的褲鉤都是從日本進貨,日本公司替我們OEM生產,打我們自己的品牌K.O銷售,但是2008年日本企業想擠掉我們,惡意將供貨價格提高200%-400%,讓我們無法盈利。
我想,以前我循規蹈矩做生意,與日本供貨商合作之后沒有做過其他產品。2008年日本供貨商突然翻臉不認人,中國人絕不能讓你小看了,所以2008年我們自行研發出自主產品。原先由日本OEM加工的不銹鋼褲鉤賣 0.33元/副,現在我們國產化的不銹鋼褲鉤只賣0.23元/副。降價了30%,而且質量還有所提高。
最近阿里巴巴推出“出口通”,我認為很適合自己,以前我只做內貿,現在我想做外貿了。
記者:冬天里,大家都外貿轉內貿,你為什么想內貿轉外貿呢?
李棠華:以前因為貨源在日本的原因,我要做外貿的話,還要先從日本進口,然后再出口,物流費用和關稅讓我們做外貿無利可圖,所以只做內貿。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自己可以生產產品了,有絕對的性價比優勢,而且我們的K.O不銹鋼褲鉤一直是以環保和與國際接軌為賣點的。歐美市場縮水其實沒有那么嚴重,你想,人再窮還是要穿褲子吧,褲鉤外貿市場大有可為。
電子商務添把火
記者:市場擴大之后,你的電子商務營銷手段是否會隨之改變?
李棠華: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只要是阿里巴巴的會員,他采購我們的褲鉤,我們的機器免費給他用,我的目的是200家服裝企業,每家企業20萬套西褲,20萬不算是大的訂單,但是總和就很客觀了。
我打算降低銷售價格,讓利給客戶,我只要不虧本、持平就可以了,目前的主要目的是占市場和打造品牌。
記者:還是堅持以博客的形式?如果另外一個企業照樣雇用幾個寫手做博客營銷,是否就很快就可以趕上你呢?
李棠華:我還會以博客營銷為主,因為博客營銷是軟性的,許多客戶看到我的博客不僅了解到我的產品,而且還看清楚了我的為人,博客營銷更容易被人接受。
另外,我做博客營銷一直是以專業的態度做的,不會在博客里發一些風花雪月無關緊要的內容,我在博客用英文做關鍵詞,而且加上店鋪網址連接,有的老外就是通過博客的鏈接找到我們的。
所以說,我已經首先形成了品牌,而且積累了博客營銷的經驗,別人一時想趕超也不容易。
記者:如今,自己掌握貨源,準備建立自己的工廠嗎?
李棠華:我們外包給其他企業生產,我們只做渠道和品牌。
記者:你不擔心技術被外包的企業偷走嗎?
李棠華:我把生產分成幾個環節,每個工廠只負責一個環節。
記者:如果每個環節的企業連手起來,學你的技術也不難吧?
李棠華:關鍵還是品牌和渠道,這個牢牢把握在我的手里。
寶刀未老
記者:春節是在美國度過的,據你看,美國的企業發展狀況如何?
李棠華:沒有和生產企業接觸,但是看到許多高檔購物商場和餐廳的生意都不好。很多從來不降價的高檔品牌,現在都減價促銷。美國的經濟蕭條到什么地步,品牌化妝品搞大型促銷活動,大量產品免費派送。新聞一發布,各大商場的化妝品專柜前即刻排起長龍。贈品很快就派送完畢。而平日的商場卻空空蕩蕩。高檔的珠寶首飾店服務格外的殷勤,動輒有礦泉水、巧克力甚至香檳酒招待。我想選一套西服,營業員不厭其煩主動挑了6、7套讓我試穿。這一切都是金融危機帶來的轉變。
另外,我感觸比較深的是,乘坐“挪威之星”號豪華郵輪去墨西哥游玩的時候,船上有各個國家的游客,但美國游客居多。對中國的了解真的太少了,很多美國人都是從奧運會的開幕式開始認識中國,對奧運的開幕式,個個津津樂道,對北京、對中國流露出向往的神情。但對中國的資訊還停留在遙遠的過去。因為同船中國游客不多,當我告訴他們,我已是第二次訪美,去過紐約、華盛頓、舊金山、費城、休斯頓、夏威夷、明尼阿波利斯、洛杉磯、拉斯維加斯等各大城市,去過近20個國家旅游,換過4本護照,他們都很驚訝。因為很多美國人還未跨出過國門。我告訴他們,我是一個中國商人,不算特別富有,但有車、有房、有自己的公司。我10年前就擁有美國通用公司在中國生產的首批別克車,當時花了40萬人民幣(這價格在美國可以買一輛挺不錯的寶馬或者雷克薩斯了)。有位美國朋友特別友善,當他得知我是全球十大網商,年近六十還馳騁在互聯網時,要我留E-MAIL給他,他希望可以通過翻譯軟件瀏覽我的博客。因為他知道中國的阿里巴巴,想更多的了解一位用博客在互聯網做生意的中國老網商。
記者:你是一個喜歡闖南走北的人?
李棠華:是的,雖然現在我60歲了,但依然徒步登上了華山。
記者:60歲的人怎么會對電子商務感興趣呢?許多中國這個年齡的老人連打字都不會。
李棠華:得益于我兒子,我和兒子像朋友般相處, 90年代就給他買電腦了,不禁止他玩游戲,那個時候一臺聯想天禧能飛梭上網的電腦要2萬人民幣,連掃描儀和打印機都給他匹配齊全,我從兒子那里學會了電腦的運用。
記者:2009年你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李棠華:打造品牌。用自己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努力為中國的服裝產業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蛻變盡一份綿薄之力。我認準小褲鉤的生意是一個金庫,產品只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先的境界,日臻完善的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將與客戶之間源于利益的供求矛盾關化為戰略合作聯盟,達到雙贏互利的統一。這樣我不但能挖到金礦,還能在業界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