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8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面對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面臨轉型陣痛凸顯的嚴峻挑戰,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同時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加劇,為公司經營決策、生產組織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通過自身努力經營,在全體股東的支持下,公司董事會率領經營班子與全體員工,穩步實施公司發展戰略,較好的完成各項經濟指標,全年無重大安全、環保、質量事故,無媒體披露不良事件,履行社會責任狀況良好。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90萬元,同比減少8.51%。
1、主營業務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結構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1)物料搬運裝備及配件業務。物料搬運裝備作為公司主導產品,面對國內鋁電解多功能機組市場需求萎縮,以鞏固客戶合作伙伴,拓展傳統設備智能改造升級市場,增加通用起重裝備,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優勢。2018年公司物料搬運裝備及配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7,373.39萬元,占總收入的90.59%,同比增長13.12%。
2)風電設備業務。在國家鼓勵支持風電行業發展下,風電行業成熟度顯著提高,價格波動幅度減小,公司為調整產品結構的單一性,增加風電行業客戶及訂單,報告期內,風電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345.2萬元。
3)選煤機械設備業務。下**業煤炭市場經歷2017年大幅度波動,2018年市場主要還是以穩定發展為主,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438.35萬元,占總收入1.73%,同期減少10.25%。
4)有色裝備及其他業務。環境保護壓力和供給側改革對有色裝備的上下游產業持續影響,公司通過對自動化產品升級改造和增加產品種類,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9,450.87萬元,占總收入6.72%,同期增加1.81%。
5)海外市場業務。公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擴大海外市場,2018年承接貴陽院的哈鋁項目、不丹項目,沈陽院的印尼項目及MRL澳大利亞項目等13個涉外項目。并完成出口印尼、意大利、塔吉克斯坦、印度等國家的多功能機組方案設計,開展國際ISO3834焊接認證,為承接出口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堅定公司戰略發展方向,著力推進央地聯合重組
1)立足高端智能裝備行業,不斷升級轉變。現有的傳統產品是公司安身立命的產品,公司借助"品質提升年"活動契機,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產品質量,向智能化、信息化提升,繼續保持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2018年11月,國內冶金行業首臺散碎料原料庫智能天車交付豫光金鉛使用,實現無人操作自動化加料;華菱湘鋼的廢鋼轉運智能天車經過改造后已成功實現自動吊運裝車及散落料的自動定位清理。這些都標志著公司正式向高端物料搬運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升級轉變。
2)著力推進央地聯合重組,堅定轉型方向。公司自2015年提出向新能源產業轉型以來,探索研究過許多該領域的項目,但均未果。當中車集團與株洲市政正式啟動央地聯合重組工作時,公司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堅定的轉型方向。進展雖然非常緩慢,根據雙方簽訂的框架協議內容,公司未來并購重組轉型之路依然充滿希望。報告期內,公司積極與中車集團與株洲市政相關部門溝通,克服萬難,力促雙方召開了兩次領導小組協調會議。會議精神決定,盡管滋事體大,牽涉相關方及相關問題較多,工作小組應抓緊制訂工作計劃并推進實。公司也將堅定此方向,著力推進上市公司層面的重大資產重組。
3、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
2018年以科研項目為發力點,科技研發投入7,159.17萬元,推進產品技術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方面轉型升級。
報告期內,科技項目成就顯著,聯合南開大學、中南大學等高等院校開發的"面向有色金屬澆鑄機器人作業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部立項支持;完成物料搬運、風電等多個關鍵技術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工作;有色金屬精煉搬運裝備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發通過了湖南省戰略新興產業驗收;新設天橋奧悅引入以色列獨有技術進軍造雪機裝備行業;新設天新智能,作為集團的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產業孵化平臺,為集團的技術創新提供新動力;子公司優瑞科銅鉛鋅裝備產品替代進口,冶煉澆鑄自動化機器人重點研發計劃有望取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4、子公司發展再上新臺階
天橋配件營業收入首次跨過億元級門檻;優瑞科成為首家經培育凈利潤破千萬的子公司;天橋嘉成為中車電機開發的智能生產流水線項目獲得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優瑞科對銅電解成套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在剝片機組作業方面實現市場零突破,全面徹底替代進口設備;天橋舜臣研制完成SCZQ2060淺槽分選機,并入選"湖南省經信委百項重點新產品推進計劃項目"。天橋利亨完成的神龍城塔庫被行業協會評為"2018年全國最美十大立體車庫"。華新機電成功為馬來西亞、印尼、迪拜等國家"一帶一路"重點項目提供港口碼頭物料搬運關鍵裝備,其中雄駐在馬來西亞柔佛海峽咽喉口的大型卸船機,成功代替德國制造,充分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實力。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堅持"一體兩翼"的總體發展戰略,推動轉型升級;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創新,開展"品質提升"活動,提高產品質量。強化技術創新、智能制造、品牌建設、生產管理、優質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強化突出高端裝備自動化、信息化競爭動能,保持港口、有色冶煉裝備市場地位不動搖。以強硬的技術打造高質量產品,以創新制造引領發展方向,為加快公司轉型升級,保持穩定成長提供強勁動力。報告期內,技術研發能力明顯得到增強,其他核心競爭力包括制造能力、品牌建設、生產管理等方面未發生重要變化。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未來展望
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更是公司成立20周年的紀念之年。新的開始承載新的希望,帶來新的追求,期待新的突破。公司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公司黨委的帶領下,團結一切力量,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立足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以創新驅動、資本驅動為兩翼,推動公司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促進公司向高端高效高質量發展。
2019年,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金融市場動蕩加劇,據國際權威機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陷入停頓或小幅下挫的概率增大。我國經濟運行環境穩中有變,變中有憂。今年宏觀政策將向"穩增長"方向發力,結構性改革有望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宏觀經濟運行結果將是"變中有穩"。但是目前從公司所處細分行業市場看,國內鋁冶煉市場進一步萎縮,雖然在該領域市場占有率獨占鰲頭,但是市場蛋糕越來越小。港口裝卸設備競爭激烈,整個市場一直在價格戰的泥潭中掙扎。
面對不容樂觀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2019年公司將"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為工作總基調,全面實現向高端智能裝備制造升級轉變,并全力謀求實現新能源汽車轉型之夢。預計實現合并主營業務收入15.9億元,合并凈利潤10090萬元。
(二)重點工作:
1、繼續推進技術改進升級,促進品質和效率提升
公司將繼續深化"品質提升年"活動,從產品設計、生產制造、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加快產品智能化研發,為布局國內外中高端物料搬運市場夯實基礎,全面實現成為高端物料搬運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的目標。
2、全力推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實施央地聯合重組聯合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已決定成立央地聯合重組聯合工作小組,會議要求聯合工作小組要抓緊制訂具體
工作計劃,盡快協商確定中介機構,并研究確定實施路徑。公司董事長作為工作小組成員之一,將全力推進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實現公司轉型之夢。
3、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地位,完善公司法人治理
根據中央加強黨對國有企業領導要求,修訂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按照《公司章程》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堅持執行黨委會前置研究程序。并相應修訂黨委會、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議事規則或工作細則等文件,為加強黨的領導、建立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強誠信建設,杜絕內幕交易
進一步規范信息披露工作,增強公司透明度,特別是在央地重組事項不斷向前推進時,更應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同時應強化公司高層人員法制觀念,自覺遵守和維護證券市場秩序;嚴格執行《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制度》,增強對內幕信息的敏感性,防范內幕交易風險。
5、繼續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維護公司資本市場形象
進一步強化投資者關系管理,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交流,形成與投資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切實維護"三公"原則,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努力實現公司價值和股東利益最大化,同時維護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
(三)可能面臨的風險
1、政策風險 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密切相關,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特別是**出臺一系列經濟調控政策及環保政策,將對公司下游客戶需求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產品銷售,公司傳統產品市場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考驗。公司已經開始培育發展新動能,不斷進行新產業布局,豐富產品結構,增強抵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2、市場競爭風險
起重設備行業大多處于充分競爭的市場狀態,國內主要制造廠商在不同的細分市場和銷售區域擁有各自的競爭優勢。隨著競爭對手的發展,如果公司無法有效提升自身競爭實力,快速適應行業發展趨勢和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鞏固其在行業中的優勢競爭地位,則可能出現盈利能力減弱的情況。針對此風險,公司在鞏固和提升現有產品優勢的同時,主動開發市場發展新業務,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3、應收賬款風險 盡管公司應收賬款金額較大是由其行業特點及銷售結算方式造成的,并且公司的客戶基本為國內大中型企業,客戶資信狀況良好,但如果公司主要客戶的財務狀況出現惡化或者經營情況和商業信用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應收賬款產生壞賬的可能性將增加,從而對公司的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強化應收賬款管理,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以避免對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4、經營管理風險
隨著公司的持續發展,資產規模、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經營地域進一步拓展,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公司將面臨內部各業務協同、配合、績效考核、激勵等**度管理難題。如果公司不能適應規模快速擴張,及時調整和完善組織模式和管理制度,實現管理升級,將可能影響公司市場競爭力,面臨管理風險。公司將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公司內部發展及管理的需要,進一步理順和完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優化管理流程,以保證公司運營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