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通過去產能工作的開展,在一年的實際工作中,我們看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貨、現貨市場價格都在回歸。今天的市場經濟當中,一個商品的價格取決于供需關系,這是市場經濟的鐵律。去產能工作深入開展,對鋼材市場恢復正常,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市場經濟對企業經營者、供方、需方都是個預期,大家看到了這個預期,加上它有正常的需求。因此,中國鋼材價格指數從年初的56.37點漲到了年末的99.51點,上漲了76.5%。從這個角度,我們也認識到,中央的決策、判斷是英明的,出臺的政策是有效的,同時也給市場和行業帶來了信心。而且,2016年鋼鐵企業利潤實現了同比增長2.02倍,虧損企業虧損額比2015年同比下降了51%,而且有些企業的職工收入也恢復性增長,這恰恰是我們樂意看到的。


通過2016年的實踐,盡管困難很多,但我們還是取得了良好的開局效果。2017年初,李克強總理提出,計劃在3-5年內鋼鐵產能壓減1.4億噸。2017年是去產能的攻堅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這也意味著,當供需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時候,這不是短期調結構能夠調得過來的,去產能是一項長期工作。盡管“十三五”期間我們加大力度,但是2017年的決心不會動搖,力度不會減弱。最近看媒體報道,對2016年的去產能提出了去的都是落后的或者已經停產的產能和企業,這恰恰是這項工作從政府、市場和企業都需要看到的,也是我們2017年要做的工作。它已經停了,都不生產了,防止今后的死灰復燃,去除何樂而不為。所以201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在“地條鋼”方面,我們著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決取締“地條鋼”。對于“地條鋼”,八十年代就打擊過,現在有人說“地條鋼”換了一個馬甲又出現了。無論如何,如果在鋼鐵行業和市場當中允許“地條鋼”存在的話,一定是劣幣驅逐良幣。政府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我們的職責,所以今年6月底前,我們會把這項工作扎扎實實地推進,為鋼鐵市場的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二是今年和去年去產能工作當中,我們強調依法依規綜合施策,將不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作為執法重點,堅決把不符合環保、安全、質量、技術、能耗等標準和政策的產能依法依規退出。目前,35家列入鋼鐵行業規范企業名單的企業要被清理出去(傳送門:35家鋼企擬從規范名單中“除名”(附具體名單)),社會媒體報道挺熱的,這恰恰反映了我們這件事情做對了。這項工作已經做了三年了。三年我們都是進,今年開始出,不規范、不合法的企業恰恰是這個市場要去除的,政府這只手應該發揮作用。處置“僵尸企業”是今年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有的企業已經不生產,有的企業主動選擇了退出這一行業。但是面臨資產、債務怎么處置,員工怎么安置,這是我們今年推進去產能工作要抓的。因為整個去產能工作最難的、最重要的,就是職工的安置,這恰恰和國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做的不一樣。一般來說,產能多了,他們第一是開員工,第二是資產處置,第三是銀行壞賬處置。在我們國家,去產能工作要把職工的安置落實,營造一個很好的穩定的環境,特別是對這些職工,進行再就業幫扶,強化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做好社會保障銜接,加大對困難人員的援助力度,運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妥善做好職工安置,這是我們政府的天職,要兜底。這樣在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實踐當中,隨著時間的深入,總結出一套做法,今后其他行業的去產能工作,我們就能心中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