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塑鋼管在埋地時,由于所承載的介質重量以及實際工作狀態下,在動態過程中有震動,加之土壤自身沉降因素,時間一長,傳統的溝槽或法蘭連接難免有滲漏的現象發生,而且不易發現。所以普通金屬管道選擇了直接焊接,直接焊接方式性能穩定,牢靠,但是這種方式在涂塑鋼管焊接過程中導致內壁涂層的破壞, 終導致涂層達不到其耐防腐,耐磨損的效果。
鋼管的端口均有破口,在鋼管內噴砂外拋丸處理之后,在鋼管內壁襯上寬度為5-10公分,厚度為0.8mm的不銹鋼薄板,在實際焊接時,先用304或者是114不銹鋼焊條或氬弧焊不銹鋼焊絲打底,進行內層不銹鋼對接,然后用碳鋼焊條焊接外層鋼管,焊接完后外面需要用修補劑進行修補,恢復外層涂層的原樣。
隨著供給側改革開始深入,一系列的配套政策開始出臺。5月份以來,有關促進煤炭鋼鐵去產能的政策集中下發,各地方政府也立下去產能目標責任書,去產能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不過,中央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既有可能成為激勵地方去產能的動機,又有可能成為不同地方、產業之間在去產能過程中爭相搶奪的“香餑餑”。按照去產能計劃,山東省在實施方案中明確,3年內鋼鐵產能將壓減1000萬噸,這個力度可謂不小。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曾對媒體表示,目前部分過剩及落后淘汰產能在創造就業和利稅方面已經很難有所貢獻,甚至反過來成為地方的包袱,地方政府當然是有動機去竭力去產能。因此,中國很難會向美國所說的那樣依靠補貼來維持龐大的過剩產能運營。但是,去產能補貼會否變成企業和地方之間“搶紅包”的行為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