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有效補充
油價是現代煤化工項目成敗的關鍵,離開這個“基準”談煤化工的效益沒有任何意義。正因如此,合理控制煤化工的規模就顯得尤為重要。現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的關系,簡單說就是,兩者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現代煤化工能夠實現對石油化工產品的部分,而非全部替代。目前,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相比的優勢多是以犧牲環境容量、碳排放為代價的,一旦沒有了這些“免費的午餐”,其競爭優勢將不可同日而語并出現“反轉”。
預計到2020年,原來由石油化工路線生產的化工產品極有可能會有三分之一被煤化工替代,也就是在與石油化工的競爭中,煤化工的終極目標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我國是一個相對“富煤少油”的國家,適當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品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開發和建設了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產品、技術和裝備,并且初具規模,為其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沒有哪個行業像煤化工這樣存在這么多爭議,但這并不能否認它的重要性。我國“缺油少氣,相對富煤”的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煤化工必將成為化工產業的重要一極。同樣,煤制油氣也是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降低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